5月16日,腾讯音乐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腾讯音乐第一季度营收达70.0亿元,同比增长5.4%,归属于腾讯音乐股东的净利润为11.5亿元(1.67亿美元),同比增长88.5%。
其中,腾讯音乐第一季度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提升30.4%至人民币26.0亿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17.7%至9,440万。社交娱乐方面的移动月活用户达 1.36 亿,同比下降 16.0%;付费用户数 710万,同比下降14.5%。
本季度TME的在线音乐收入增长亮眼,首次追平社交娱乐收入。
但这种财务数据上的平衡,有一定“此消彼长”的原因,社交娱乐及其他业务营收的下降趋势还在继续。
此外,随着音乐市场环境的改变,以线上演出“出道”的TME live在本季度面临转型压力。
业务格局喜忧参半
一直被诟病的在线音乐业务终于“转正”。
腾讯音乐2023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至9440万,同比增长17.7%。第一季度在线音乐服务收入35.0亿,同比增长33.8%,其中在线音乐订阅收入达26.0亿元,同比提升30.4%。
实体经济复苏,品牌投放到内容平台的广告预算增加。腾讯音乐在财报中提到,电商、游戏、旅游出行及食品饮料行业广告开支的提升,推动腾讯音乐广告收入同比提升。
不过实体经济复苏尤其是现场音乐的复苏也在分走用户的注意力,截至2023年3月31日,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月活用户达 5.92 亿,同比下降 6.9%。
在线音乐步入正轨,长期作为盈利主力的社交娱乐业务却掉了链子。
2020年到现在,社交娱乐在腾讯音乐总营收中的占比一直在下滑,营收也在逐年递减。最新一季财报显示,社交娱乐方面的移动月活用户达 1.36 亿,同比下降 16.0% 。
音乐播放器做娱乐业务本就不占优势,既要具有大众娱乐性,又要符合音乐平台的调性,只能围绕“听、看、唱、玩”做文章。
腾讯音乐社交娱乐中,与音乐强相关的K歌业务早已陷入增长瓶颈,无法贡献更高的营收;受众更广的直播业务困在音乐播放器的框架内,形式受限,难以与综合平台一较高下。
KTV、酒吧、密室逃脱等实体娱乐项目比线上娱乐拥有更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必然会随着实体经济的复苏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各大线上平台的娱乐业务所遭到冲击区别只在于多少而已。
本就在社交娱乐方面打不过虎牙、斗鱼的腾讯音乐,还要应对线下娱乐消费复苏带来的冲击,情况属实不太乐观。
老牌业务格局基本定型,增长的期望被放到了时下火热的AIGC技术。
AIGC对全行业的改造正在进行,腾讯音乐也尝试将其引入到自己的生态中以降低内容成本。
一季度,腾讯音乐推出了音乐创作平台“TME Studio”,运用AI技术辅助创作者进行曲谱练习、beat采样等。
音乐人、歌曲、版权紧密项链,这一产品实际上也是在向在线音乐发力,同样地,腾讯音乐也有意通过AI技术对社交娱乐业务进行产品升级。
腾讯音乐的AI音乐伴侣小琴在第一季度举办了直播首秀,直播间内设置了AI生成虚拟礼物的新玩法,试图打造智能化的音乐元宇宙新玩法。
腾讯音乐本就在元宇宙项目上投注颇多但进展缓慢,AIGC作为元宇宙的构成组件,算是给了腾讯一个延续元宇宙战略的切实思路。
AIGC或许会成为腾讯音乐新的业绩增长点,不过当前的落地场景还是有限,其商业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TME live失去优势赛道
与社交娱乐一样受到冲击的,还有伴随着线上演出而诞生的TME live。
2020年疫情爆发,人们的出行和集会受限,娱乐需求无法在线下得到满足,只能转移的线上释放,音乐流媒体却迎来了一轮营收增长。
2021年《全球音乐报告》显示,2020年实体音乐收入下降4.7%,表演权收入下降10.1%,音乐流媒体的收入则增长19.9%,是当年唯一的收入增长源。
与此同时,演出公司以及音乐人因为疫情的影响无法开展带大规模巡演,难以维持生计,纷纷转型线上寻找出路。
摩登天空率先联合B站推出了宅草莓音乐节试水线上演出。宅草莓音乐节将播放入口放在了视频网站,但音乐平台与线上演出的适配性其实更高。
音乐平台与线上演出的目标群体一致,开展线上演出具有天然优势;而腾讯音乐手持QQ音乐、酷狗音乐、全民K歌等多个流量入口,能够快速触达到线上演出的核心用户,TME live也应运而生。
线上演出能够帮助腾讯音乐延长用户在站内的停留时间,带动月活和续费率的提升。而线上演出本身也可以像线下演出那样通过付费观看、衍生品售卖、品牌冠名等方式进行商业化变现。
2022年,TME live联合视频号推出的周杰伦重映演唱会,不仅到了百事可乐赞助,主办方官方店铺的商品销售额也突破千万。
可以说,线上演出本是腾讯音乐绝对的优势赛道,且在当时被视作带动腾讯音乐营收增长、丰富业务结构的潜力路线。
在线音乐市场只有网易云音乐和腾讯音乐两大阵营,网易云虽然会整活儿,但资金投入一直是短板;而腾讯音乐背靠腾讯,资金实力强,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到舞台效果制作和大牌艺人邀请之中。
2020年TME live推出的五月天“突然好想你”线上演唱会的制作成本高达1500万,与线下演唱会的成本基本持平;后续的线上演出的邀请的也一直是陈奕迅、刘若英、崔健之类的业内大咖。
线下演出缺席的这段时间里,TME live风光无限,去年TME live甚至与微信视频号联动,担起了为视频号商业化引流的作用。
然而现场音乐复苏后,一时火热的线上演出骤然预冷,让这条业务线落入前路未卜的境地。
商业演出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身体在场的不可替代性,故而线上演出似乎只能是现场音乐的代餐,观众一旦有机会去音乐节、演唱会的现场,便蜂拥而至。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4月29的5月3日之间,全国营业性演出共有31050场,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众人数865.49万人次,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5月9日,没有抢到五月天鸟巢演唱会门票的歌迷甚至质疑演出方与黄牛一起联手想暗地抬高票价,双方为此争吵不休。是否为联手炒作我们不得而知,但歌迷对抢票失败的控诉从侧面印证了现场演出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节之后便悄无声息的线上演出。
TME live线上演出的高光时刻就停留在了去年坂本龙一的线上音乐会,官方微博的日常已经变成了线下演唱会、音乐节的宣传推广。
TME live的线下演出能否薄利多销?
不得不说,腾讯音乐还是聪明的,并没有将TME live定义为一个纯粹的线上演出品牌,这也为TME live转战线下演出预留了空间。
在最新一季的财报中,腾讯音乐提到TME live一季度共举办29场线上线下演唱会;并且帮助法老、刘思鉴、白皮书乐队等音乐人在全国多地开展巡演。
显然,现场演出复苏后,腾讯音乐希望通过转型线下来延续演出业务的生命力。然而现场演出经营的复杂性为这条业务线增添了不少难度。
以音乐节为例,演出报批、场地的选择、艺人与观众的演出安全、票务的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与实体经济打交道,擅长资源整合的TME live在这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
传统的大型演唱会投入成本高,运营难度大,市场也基本饱和,能够选择的就只剩下音乐节和中小型live演出。
同时,现场演出的竞争环境也不容乐观。音乐节市场,摩登天空旗下的草莓音乐节有着多年的行业积累并且进行了系列孵化,在消费端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都很高;内容供给,有一定市场号召力的独立音乐人几乎都被摩登天空签到了旗下,优势明显。迷笛、仙人掌、星巢秘境等现场演出品牌也积累了自己的一批忠实乐迷,演出一票难求。
如果靠打响线下演出品牌,卖门票盈利竞争太大的话,TME live或许可以将音乐节作为一个线下的品牌营销渠道,通过与消费品牌联名,提供定制化音乐营销的方式盈利。
不过从财报信息来看,TME live似乎更倾向于从live house巡演进入现场音乐行业。
中小型演出的审批流程相对简单,运营难度小,成本也更可控。虽然单场演出的门票收益不高,但开展全国巡演的整体收益依旧客观。
更重要的是,巡演能够帮助音乐人积累粉丝,提高经验,新裤子、野孩子等音乐人的“江湖地位”都是靠一场场巡演跑出来的。
此前,各大音乐平台发起原创音乐人扶持计划,试图从培育自己的版权库。然而不少原创音乐人签约到平台的厂牌后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演出机会只能自娱自乐。TME live在小型演出上的发力,正好为这些签约的早期艺人提供一个演出磨砺的机会。
这些音乐人成长之后,不仅能够拉动演出票房,带来更多的门票收入;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也将成为音乐平台重要的版权资产,帮助音乐平台摆脱给唱片公司打工的宿命。
不过,要想线下演出业务走向平稳,音乐人逐渐成熟,作品版权积累到形成竞争优势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现场音乐领域几乎毫无经验的腾讯音乐,要走的路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