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文化战略控股Base 融创娱乐帝国再落一子

1月15日,融创文化集团宣布了对亚洲顶级视觉特效动画公司Base的战略投资,正式实现对Base的战略控股。

自2019年年初孙宏斌之子孙喆一接管融创文化以来,一直颇受业内关注。对Base的战略投资,是融创文化在动画及后期制作领域的一次有力布局,Base的加入,也将进一步加强融创文化在内容后期制作领域的实力。

图片来源:融创文化公众号
近些年,不少影视内容公司向文旅地产延伸,比如华谊、博纳等;而与此同时,一些地产起家的企业,却将目光锁定影视内容,比如万达和融创。

这两种商业模式打法不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16日上午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说,从影视到文旅地产的道路更好走,但是规模小,因为地产和旅游需要很多有效IP;而从地产转文旅、影视需要懂内容,成功的话价值更高,“我个人认为做产业链是合适的,或者文旅与地产双主业。”陈少峰表示。

融创文化成为Base最大股东

Base的总部位于北京,是亚洲顶级的影视特效公司,迄今为止已为国内外200多部影片制作了上万个特效镜头,包括《星球大战》系列、《变形金刚4》、《环太平洋(3.620, 0.00, 0.00%)》等多部好莱坞影片。

同时,Base还引领了国内特效工业的飞速发展,公司参与制作《捉妖记》视觉效果,为《流浪地球》制作了长达60分钟的概念设计和视效预览。即将于2020年春节档上映的《中国女排》,其后期特效也由Base负责制作。在视效领域,Base已走在行业前列。

在融创文化与Base的签约现场,融创文化集团总裁孙喆一表示,融创将继续支持Base,保持其在后期特效领域的亚洲领先位置。

图片来源:融创文化公众号
擅长视效和CG制作的Base,2014年开始向原创动画领域发展,首部动画作品《许愿神龙》,得到了来自索尼影业、耀莱影视和腾讯影业的共同投资。《许愿神龙》制作长达7年,计划于明年暑期档上映,成龙还参与了影片的配音。在动画领域的发展战略上,Base确定了以独特创意为核心驱动的创作策略,制作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优秀动画作品。

孙喆一表示,在中国乃至全球,动画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融创文化在可衍生、可实景的逻辑下,将大力发展原创动画,并进行内容IP的全产业链运营。

此次战略控股Base,是融创文化在后期制作及动画领域的一次重要开拓,也是融创文化集团“内容+平台+实景”的战略布局,Base的加入将充实融创文化在影视后期和动画内容领域的制作能力。

融创的“娱乐帝国”

自2018年12月31日成立以来,融创文化便以“内容+平台+实景”为战略目标。目前旗下拥有融创影视、乐创文娱、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乐融四大业务板块。2019年,融创文化战略控股梦之城,拥有了阿狸、罗小黑、小鹿杏仁儿等多个知名动漫IP。

其实,在孙喆一之前,融创就在孙宏斌的带领下,一步步建设着娱乐帝国。

早在2017年,融创中国即发布公告称,融创以150.41亿元战略入股乐视,交易完成后,融创成为乐视网(1.690, 0.00, 0.00%)(维权)第二大股东,同时成为乐视超级电视和影业版块的重要股东。

同年,万达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及76个酒店“打包”出售给融创,位于青岛的万达东方影都也在其中。

2018年,乐视影业正式更名乐创文娱,时任乐创文娱董事长兼CEO的张昭强调,本次更名意味着和乐视网的彻底区隔。

2019年6月,张昭离职乐创文娱,由孙喆一接任CEO一职。


入股乐视、购买万达旗下有关资产,融创的一系列“买买买”引起业内广泛议论,孙宏斌被称作“接盘侠”。但从目前的情势看来,孙宏斌有自己清晰的商业思路与布局。

影视行业风险高,投资拍电影相较于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来说,虽然占比很小,但其中不确定因素太多。而乐创文娱有着强大的影片发行系统,其盈利模式相对稳定,风险相比影视制作要低。

与此同时,东方影都能为影视拍摄提供一体化专业服务,结合买来的其他文旅资源,融创能够搭建出完整的IP孵化、制作、运营和实景化落地产业链,实现内容生产与线下实景IP的长链运营。包括乐融电视这个板块,也为其影视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分发平台。

内容、平台、实景,骨架搭建好,下一步就是给这个娱乐帝国添砖加瓦。无论是投资梦之城,还是此次投资Base,都是丰富和完善其产业链的举措。

当然,这样一个产业链成熟完善的娱乐帝国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造完成的,孙喆一也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在去年接受36氪采访时,孙喆一表示,融创文化是一个10年的战略,他的考核标准不是收入与利润,而是能打造出多少有影响力的IP,而有影响力的IP需要的是时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1月16日对时代财经强调说:“影视和地产结合的话题很抽象,也很有想象力,但是很不好做出来。目前做出来的都是简单的场景和简单的导入,因为专业团队和人员太少。”

地产大佬为何瞄准影视娱乐?

实际上,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产大佬在脱掉“房地产”的帽子,走上文化的“轻资产”道路,影视娱乐领域成为他们重点关注的领域。

2017年的万达集团年会上,王健林便对外宣布万达转型基本成功,不仅万达集团不是地产企业,万达商业也不再是地产企业。


万达集团2016年的工作报告显示,万达商业服务收入占比55%,首次超过了房产收入。其中,万达文化板块达到641.1亿元收入,电影占其大头,收入为391.9亿元。而根据2019年万达电影(21.920, 0.23, 1.06%)半年报显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已开业直营影城617家,银幕5487块。

2019年11月,阿里文娱产业基地落户位于北京怀柔杨宋镇的住总集团北京金第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住总金第)“怀柔梦想山影视产业园”,双方将共同助力北京怀柔区打造文科融合新影都。作为房企,这也是住总金第的转型升级之路。怀柔梦想山影视产业园是集影视制作、IP创作、影视培训、影人工作室、星级酒店、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文化园区。

还有更多的房企在纷纷投身文旅地产行业,除了融创、万达,万科,碧桂园、恒大、中海等,都在从传统房地产领域跨界到文旅领域。

文旅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地产模式,即通过卖房租房赚钱;二是文化衍生的模式。


上述不愿据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分析说,近些年,地产行业的土地政策在改变,融资压力在加大,加之人才匮乏、房企高周转、经济下行等因素,“去房地产化”的转型之路成为必然。

而文化能够助力地产行业打破商业边界,为其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孙喆一曾对媒体声称,“融创文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公司,也不是一家纯内容公司,而是一个产出IP的公司,核心逻辑是,当有了一个IP之后,如何将其价值不断放大,学习迪士尼的路子。”

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融创文化来说,很多“人工IP”是无法撑起产业持续发展的,但当文化资产集聚起来,能够产生很大的价值,“世界级的超级IP需要很长时间培育,一些集聚型产品,投资比较小,跟当地文化更贴近的东西有时候更持续。”该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

从乐创文娱、东方影都再到如今的Base,融创文化的布局,正是遵循着这样的路子。 

相关产品

评论